紅細胞計數(shù)及臨床意義
紅細胞計數(shù)(RBC)
(一)正常參考范圍
紅細胞是血液中數(shù)量最多的有形成分,是呼吸載體,能攜帶和釋放氧氣至全身各個組織,并運輸二氧化碳,維持血液酸堿平衡,并具有免疫黏附作用。免疫黏附作用可增強吞噬性白細胞對微生物的吞噬作用,消除抗原抗體復合物的作用,防止復合物在易感區(qū)域形成可能有害的沉淀物。
女性(3.68~5.74)×1012/L(3.7-5.7)
男性(4.09~5.74)×1012/L(略高于女性)
兒童(4.0~4.5)×1012/L(下限略高于成年女性)
新生兒(6.0~7.0)× 1012/L(明顯高于成年男性和女性)
(二)臨床意義
1.紅細胞增多(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重點記憶腎癌)
(1)相對性增多
連續(xù)性嘔吐、反復腹瀉、排汗過多、休克、多汗、大面積燒傷,由于大量失水,血漿量減少,血液濃縮,使血液中的各種成分濃度相應增多,僅為一種暫時的現(xiàn)象。
(2)絕對性增多(生理性缺氧/病理性缺氧/腎癌/骨髓亢進)
①生理性增多,如機體缺氧和高原生活、胎兒、新生兒、劇烈運動或體力勞動、骨髓釋放紅細胞速度加快等;(生理性缺氧)
②病理代償性和繼發(fā)性增多,常繼發(fā)于慢性肺心病、肺氣腫、高山病和腫瘤(腎癌、腎上腺腫瘤)患者(腎癌細胞可產(chǎn)生促紅細胞生成素,促進紅細胞生成)(病理性缺氧及腎癌)
③真性紅細胞增多,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進,紅細胞計數(shù)可達(7.0~12.0)×1012/L。
2.紅細胞減少(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重點記憶慢性炎癥)
(1)造血物質(zhì)缺乏(缺乏合成材料)
鐵、葉酸等造血物質(zhì)不足。
(2)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合成功能差)
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癌癥骨轉(zhuǎn)移(白細胞、癌細胞的大量繁殖,影響紅細胞的生成)等,可抑制正常造血功能。
(3)紅細胞破壞或丟失過多(合成功能正常,但破壞或丟失太多)
如先天失血或后天獲得性溶血性貧血、急慢性失血性貧血、出血等。
(4)繼發(fā)性貧血(慢性炎癥等)
如各種炎癥(如慢性萎縮性胃炎)、結(jié)締組織病(紅斑狼瘡、風濕)、內(nèi)分泌病。
血紅蛋白及臨床意義
血紅蛋白(Hb)
(一)簡述
血紅蛋白常被稱為“血色素”,是組成紅細胞的主要成分,承擔著機體向器官、組織運輸氧氣和運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減的臨床意義基本上與紅細胞增減的意義相同,但血紅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貧血的程度。
參考范圍:
女性:ll3~151g/L(110-150)
男性:131~172g/L(上下限都比女性高20)
兒童:l20~140g/L(下限略高于成年女性)
新生兒:180~190g/L(顯著高于成年男性和女性)
(二)臨床意義(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血紅蛋白量減少是診斷貧血的重要指標,但不能確定貧血的類型,需結(jié)合其他檢測指標綜合分析。
1.血紅蛋白量增多(理解即可)
(1)疾病(病理性缺氧,紅細胞數(shù)量增多)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常伴有肺動脈狹窄或閉塞)、真性紅細胞增多癥、高原病和大細胞高色素性貧血等。
(2)創(chuàng)傷(身體失水,血液濃縮導致的相對增多)
大量失水、嚴重燒傷。
(3)用藥(臨床意義不大)
應用對氨基水楊酸鈉、伯氨喹、維生素K、硝酸甘油等。
2.血紅蛋白量減少(理解的基礎上)
(1)出血
血紅蛋白量減少的程度與紅細胞相同,見于大出血,再生障礙性貧血、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及急、慢性腎炎所致的出血。
(2)其他疾病
▲血紅蛋白量減少程度比紅細胞嚴重——缺鐵性貧血;由慢性炎癥和反復性出血引起的貧血(胃潰瘍、慢性萎縮性潰瘍、婦女月經(jīng)過多、痔瘡出血等)。
▲紅細胞計數(shù)減少程度比血紅蛋白量減少程度嚴重——巨幼細胞性貧血(大細胞高色素性貧血,常由維生素B12、葉酸缺乏引起)。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jié)課
課程推薦
執(zhí)業(yè)藥師
[協(xié)議護航班-不過退費]
7大模塊 準題庫高端資料 協(xié)議退費高端服務
執(zhí)業(yè)藥師
[沖關暢學班]
5大模塊 準題庫高端資料 續(xù)學服務校方支持
執(zhí)業(yè)藥師
[精品樂學班]
3大模塊 題庫練習 精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