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_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_又粗又大又黄又刺激的免费视频_成年人国产免费网站

當前位置:

2018年出版資格考試《初級基礎》第七章第三節(jié):詞匯

發(fā)表時間:2018/1/17 14:38:58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wǎng)校微信
關注公眾號

第三節(jié)、詞匯

對古代漢語的詞匯問題,著重要了解詞的本義與引申義,分辨詞的古義與今義。

一、單音詞與雙音詞

一個詞只有一個音節(jié)且用一個漢字記錄,叫單音詞;一個詞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音節(jié)且用兩個(或兩個以上)漢字記錄,叫復音詞。古代漢語里的詞,以單音詞為主?,F(xiàn)代漢語里的詞以復音詞(主要是雙音詞)為主。如現(xiàn)代漢語說“軍隊”,在古代漢語里常說“師”;現(xiàn)代漢語說“鼓勵”,古代漢語里常說“勸”。如《曹劌論戰(zhàn)》中有這樣一句話:“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庇善邆€單音詞組成,譯成現(xiàn)代漢語“齊國軍隊攻打我國,莊公將要迎戰(zhàn)”,就變成了七個雙音詞。

從以單音詞為主發(fā)展成以雙音詞為主,這是漢語發(fā)展的趨勢。如果單音詞占優(yōu)勢,那么同音詞自然會很多,在說話時聽者就容易混淆。改用雙音詞可以大大減少同音詞。如“伐”字的同音詞就有“乏”“罰”“筏”“閥”“垡”等,變成雙音詞“討伐”“缺乏”“懲罰”“木筏”“門閥”“土垡”等就不是同音詞了。古代漢語以單音詞為主,所以很多單音詞是一詞多義。如“文”字有“花紋”“條文”“文字”“文辭”“文”“文言”“文獻”“美德”“華麗”“掩飾”“裝飾”等義項。這會給準確地理解文意帶來困難。如果分別用“花紋”“條文”“文字”

“文辭”“文章”“文言”“文獻”“美德”“華麗”“掩”“裝飾”來表示,語義就比較明確。

單音詞變成雙音詞,大體上是通過三種方式來實現(xiàn)的:第一,以一個形音完全不同的雙音詞取代原有的單音詞某一義項。如用“氣味”取代“臭”,“恐懼”代替“怵”,“戰(zhàn)勝”代

替“克”等。第二,在原有單音詞的前面或后面加上前綴或后綴從而成為雙音詞。如“鼠”“虎”前加“老”變成“老鼠”“老虎”,“姨”前加“阿”變成“阿姨”,“笛”“桌”后加

“子”變成“笛子”“桌子”,“石”后加“頭”變成“石頭”等。第三,在原有單音詞的前面或后面加上一個同義或近義的單音詞,構(gòu)成一個雙音詞。如“道路”“旗幟”“婚姻”“衣裳”“征伐”等。

古代漢語里雙音詞不多,有些看似雙音詞,其實是兩個單音詞,閱讀時不能以今義來解釋古義。如《周易·系辭下》:“君子安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

可保也?!贝颂幍摹皣摇辈皇乾F(xiàn)代意義的國家,而是兩個單音詞,國和家。古代諸侯的封地稱國,大夫的封地稱家?!吨芤住へS》:“天地盈虛,與時消息?!毕?,消減。息,增長。又

如《孟子·粱惠王上》:“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贝颂帯捌拮印币彩莾蓚€單音詞,即“妻”與“子”。

古代漢語中有一種比較特別的雙音詞,即聯(lián)綿詞。由兩個聲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組成的雙音詞叫“雙聲聯(lián)綿詞”,如“躊躇”“參差”“仿佛”“慷慨”“倜儻”“伶俐”“陸離”“坎坷”

“猶豫”“唐突”等。兩個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組成的雙音詞(韻相同,古人所說的韻只包括韻腹、韻尾,不包括韻頭,與今人所說的韻母不同)叫“疊韻聯(lián)綿詞”,如“逍遙”“徘徊”

“崢嶸”“窈窕”“披靡”“依稀”“從容”“須臾”“蹉跎”“龍鐘”“逶迤”等。還有一種雙聲兼疊韻聯(lián)綿詞,如“輾轉(zhuǎn)”“繾綣”“優(yōu)游”“燕婉”等。非雙聲疊韻聯(lián)綿詞,如“跋扈’芙

蓉”“鏗鏘”“狼狽”“狼藉”“陵遲”“瑪瑙”“滂沱”“珊瑚”“跳踉”等。

構(gòu)成聯(lián)綿詞的兩個字,實際上代表兩個音節(jié),所以“猶豫”又寫作“猶預”“猶與”“由豫”“尤予”“容與”等。因此在理解其詞義時,不能把它們拆開按每個單字的字面義去理解。

二、詞的本義與引申義

一個詞通常有幾個甚至十幾個意義,其中有一個是這個詞的本來的意義,叫做本義。從本義直接或間接引申出來的意義,叫做引申義。如“文”的本義是“線條交錯的圖形、花紋”;用作動詞,為“刺花紋”,引申為“華美、有文采”,與“質(zhì)”相對;又引申為“禮樂制度”“文字”“文章”“文辭”“文飾…‘掩飾”等。例如:

①文首,白喙。(《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

譯:頭有花紋,嘴是白色的。

②越人斷發(fā)文身。(《莊子·逍遙游》

譯:越人剪短頭發(fā),在身上刺上花紋。

③《孝經(jīng)》垂典,喪言不文。(《文心雕龍·情采》)

譯:《孝經(jīng)>規(guī)定的法度,居喪期間言辭不能華美。

④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茍子·解蔽》)

譯:墨子被實用思想所蒙蔽,不懂得禮樂制度。

⑤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孟子。萬章上》)

譯:所以解說《詩經(jīng)》的人,不要拘泥于文字而誤解詞句,也不要拘泥于詞句而誤解原意。

⑥衡少善屬文。(《后漢書·張衡傳》)

譯:張衡少年時就善于寫文章。

⑦小人之過也必文。(《論語·子張》)

譯:小人犯了過錯一定會加以掩飾。

引申義與本義的關系比較復雜,有的是從本義直接引申出幾個意義。如“革”的本義是“去了毛的獸皮”?!对娊?jīng)·召南,羔羊》中的“羔羊之革”,用的就是本義。從本義“去了

毛的獸皮”引申為“用革制成的甲胄”,如《禮記·樂記》:“貫革之射息也?!庇纱吮玖x還可引申為“用革制作的樂器”,古代所謂“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術)中的

“革”就是用的此義。因為獸皮去毛是對原皮毛的改變,所以又引申為抽象的“改變、變革”,如《鹽鐵論·非鞅》:“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庇械膹谋玖x的引申義再引申出新的引申

義。如“杖”的本義是“手杖、拐棍”,如《禮記·曲禮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謝,則賜之幾杖?!睆谋玖x可引申為“泛指棍棒或棍狀物”,如《呂氏春秋·貴卒》:“衣鐵甲操鐵杖以戰(zhàn)?!庇忠隇樘刂缚酱蚍溉说摹靶叹摺?,如《魏書。刑罰志》:“民多不勝而誣引,或絕命于杖下?!睆囊炅x“刑具”,再引申為動詞“拷打”,如《晉書·庾袞傳》:“乃于父墓前自杖三十?!?/p>

掌握詞的本義與引申義的關系,對理解詞義有很大幫助。本義是根本,引申義是從根本上長出的枝條。抓住了本義,引申義就容易理解和記憶,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詞的古義與今義

在漢語詞匯中,有一部分詞從古至今一直存在,意義也沒有什么大的變化,這些詞稱之為基本詞匯,如“山”“水”“日”“月”“人”“手”“鼠”“貓”“?!薄榜R”等。這些詞不會

成為閱讀古代漢語的障礙,數(shù)量也不多。

基本詞匯以外的詞匯稱為一般詞匯,從古到今發(fā)生了或大或小的變化。一般詞匯大致有兩種類型。

第一類可稱為“死詞”,即古代漢語中一些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逐漸被淘汰(個別或在成語中有保留)的詞。如“缶”“剕”“ 夬”“履”“須臾”等,其中“缶”(fou -種大肚小口的

瓦器)、“剕”(fei古代砍掉腳的酷刑)、“夬”(guai《周易》六十四卦的一個卦名)之類的詞所表示的舊事物和概念的詞,現(xiàn)已自然消亡;“雇”(麻鞋)、“斯須”(一會兒)之類的詞所

表示的事物和概念雖然還在,但已有新的詞來取代它們。

第二類詞是古今字形完全相同或部分相同,但含義和用法完全不同或不完全相同。例如:

①棄甲曳兵而走。(《孟子·粱惠王上》)

譯:丟棄盔甲拖著武器逃跑。

“兵”,現(xiàn)代漢語一般指士兵,指的是人,上古時期一般指武器。成語“短兵相接”的“兵”就保留了古義?!白摺爆F(xiàn)代漢語一般指行路,古代漢語指的是跑。成語“走馬觀花”的“走”也是用的古義。

②善為國者,倉廩雖滿,不偷于農(nóng)。(《商君書·農(nóng)戰(zhàn)》)

譯:善于治理國家的人,糧庫雖然裝滿糧食,對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也不茍且馬虎。

“偷”,現(xiàn)代漢語一般指“偷竊”,在古代漢語里,“偷”有“茍且…‘得過且過”之意。成語“茍且偷生”中的“偷生”即是此義,不能理解為“偷偷地活著”。

③陽虎去齊走趙。(《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譯:陽虎離開齊國跑到趙國。

“去”,在現(xiàn)代漢語里多指要到達的目的地,古代漢語指離開某一個地方或某人。“去齊”不是“到齊國去”,而是“離開齊國”。

④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戰(zhàn)國策·趙策四》)

譯:(觸龍)進來后禮貌性地小步快走,到了太后面前,就自己請罪。

⑤揮手謝公卿。(李白《留別金陵崔侍宴》)

譯:揮手辭別公卿。

“謝”,現(xiàn)代漢語一般是“感謝”的意思,在古代漢語中,“謝”除了“感謝”之義外,常用的義項一是“道歉”“請罪”,

二是“辭別”。

⑥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史記·陳涉世家》)

譯:如今逃亡也是死,發(fā)動起義也是死。

“亡”的本義是“逃跑”,引申為“丟失”。如“亡羊補牢”是說“羊走失了立即修好羊圈”,不是說“羊死了才補牢”。

⑦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莊公十年》)

譯:第一次擊鼓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衰落,第三次擊鼓士氣沒有了。

在古代漢語里,“再”是“第二次”或“兩次”的意思,而不是“再一次”的意思。如“三年再會”是說“三年之內(nèi)會面兩次”,而不是“三年之后再一次會面”。

⑧處窮間厄巷。(《莊子-列御寇》)

譯:住在閉塞的小胡同里。

⑨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孟子·盡心上》)

譯:不得志時不違背義,得志時不違背道。

“窮”在古代漢語里是“通”的反義詞,意為“阻礙不通”,引申為“走投無路”;又是“達”的反義詞,意為“不得志、不顯貴”。在古代,缺乏衣食錢財一般叫“貧”,不得志、沒有出路叫“窮”?!案F困”連用時,包含有“貧窮”的意思。

⑩竊貨為盜。(《荀子·修身》

譯:偷財物叫做偷竊。

11賊二人得我,我幸皆殺之矣。(柳宗元《童區(qū)寄傳》)

譯:兩個強盜遇到我,我僥幸把他們都殺死了。

“盜”“賊”二字,古代義和現(xiàn)代義相反:現(xiàn)代漢語所謂“賊”(偷東西的人),古代叫“盜”;現(xiàn)代所謂“強盜”,古代雖然有時也叫“盜”,但一般都稱“賊”。

12 但賞功而不罰罪,非國典也。(曹操《敗軍抵罪令》)

譯:只獎賞有功者而不懲罰有罪者,不是國家的法典。

在古代漢語里,“但”字一般作為副詞,表示“只…‘僅”,很少用作現(xiàn)代漢語的轉(zhuǎn)折詞“但是”;現(xiàn)代漢語的“但是”意義在古代漢語里一般用“然”或“而”來表示。

對于一般詞匯中的第一類即“死詞”,可以通過查古漢語字詞典來解決。至于第二類,都是一些熟字,古今詞義有或大或小的差別,如果不仔細辨析,全按現(xiàn)代漢語來理解,就會曲解其義,造成誤讀,這應引起我們高度注意。

更多關注

2018年出版資格考試《初級基礎》第七章知識點

2018年出版資格考試《初級基礎》第六章知識點

>>>2018年出版專業(yè)資格考試報考指南

歷年出版專業(yè)資格資格考試真題大匯總

報名條件 考試科目 考試題型 考試時間



(責任編輯:gnn)

2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tài)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jié)課

課程推薦

      • 出版資格

        [VIP通關班-協(xié)議退費]

        7大課程模塊 2大研發(fā)資料 準題庫高端服務

        3980起

        初級 中級

        345人正在學習

      • 出版資格

        [VIP通關班-暢學]

        6大課程模塊 2大研發(fā)資料 準題庫高端服務

        3980

        初級 中級

        545人正在學習

      • 出版資格

        [零基礎通關班]

        3大課程模塊 準題庫高端資料 校方服務

        1680

        初級 中級

        465人正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