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表時間:2014/4/15 17:00:00 來源:中大網校
點擊關注微信:
按
審計所了解的總體特征不同分為屬性抽樣和變量抽樣。屬性抽樣常用于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測試,其目的是確定被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程度,一般分為固定樣本抽樣、停一走抽樣和發(fā)現抽樣。變量抽樣常用于企業(yè)會計報表帳戶余額的實質性測試,其目的是確定資產或負債項目的誤差,一般分單位平均數推算法、差額估算法、比率估算法和貨幣單位抽樣法。
1、關注審計風險。審計風險就是通過審計抽樣所得出的審計結論不能完整反映總體情況的不確定性。風險分為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而審計抽樣與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相關。控制風險是指內部控制不能防止或發(fā)現會計報表中重要錯報的風險;檢查風險則是指審計人員不能正確評估報表數額的風險。在符合性測試中運用抽樣技術,可為審計人員提供直接與評價控制風險的有關信息;在實質性測試中運用抽樣技術,可幫助審計人員量化檢查風險。
2、降低抽樣風險。抽樣風險是可能出現的抽樣導出的審計結論與被審總體特征不相符的可能性,它與由于審計人員采用不恰當的審計程序和方法或誤解審計證據等原因而帶來的非抽樣風險的性質不同。抽樣風險分為二類:一是信賴不足風險(或誤拒風險),指抽樣結果表明樣本項目存在的問題或差錯的比例大于被審總體實際存在的問題或差錯的比例,它會導致審計人員執(zhí)行額外的審計程序,降低審計效率。二是信賴過度風險(或誤受風險)指抽樣結果表明樣本項目存在的問題或差錯的比例小于被審總體實際存在的問題或差錯的比例,這將導致審計人員形成不正確的審計結論。信賴過度風險對內部審計人員來說是最危險的風險,它將使審計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3、了解抽樣方法的適用范圍。
審計抽樣準備為一種現代審計方法,并不適用于所有的項目審計,當審計對象總體中的項目都很重要、被審計的項目具有較大的審計風險、或從成本效益考慮并不有利時,一般不應采用審計抽樣的方法。
審計師在確定審計對象時,應充分考慮其相關性和完整性;相關性是指審計對象總體必須符合具體的審計目標;完整性是指在選取審計總體時須包括為實現審計目標所涉及的所有項目。審計風險較大的項目宜采取詳查方法,對審計內容較多、審計風險相對較小的項目宜采取抽樣審計,并結合分析性復核手段,將審計風險降至最低。這其中的關鍵在根據各種抽樣方法的特點,做好抽樣樣本的設計,主要根據審計經驗做好審計誤差、評估抽樣風險、確定總體誤差等設計工作。 伴你同行
統(tǒng)計抽樣技術的運用必須以企業(yè)有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為前提,企業(yè)具有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則經濟活動中發(fā)生的錯誤和弊端的可能性必會減少,即使發(fā)生了錯誤和弊端也能迅速發(fā)現;但統(tǒng)計抽樣要求審計人員有較多的抽樣專業(yè)知識,并需要較為繁復的計算和處理,目前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已有專門的抽樣軟件,利用計算機進行隨機抽樣,繁復的計算和處理可由計算機自動完成;盡管統(tǒng)計抽樣具有較多的優(yōu)點,并解決了非統(tǒng)計抽樣難于解決的問題,但在某種情況下,判斷抽樣仍有具運用的必要性。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