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_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_又粗又大又黄又刺激的免费视频_成年人国产免费网站

當前位置:

2021年導游證考試《導游基礎》第五章:佛教(1)

發(fā)表時間:2021/2/15 9:25:25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wǎng)校微信
關注公眾號

第二節(jié) 佛教

一、印度佛教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簡史

佛教約創(chuàng)立于公元前6世紀。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佛教創(chuàng)立的時間最早。創(chuàng)始人名悉達多,姓喬答摩,佛徒尊稱其為“釋迦牟尼”(意即“釋迦族的圣人”)。釋迦牟尼生活的年代大約與中國孔子同時。他是古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南部提羅拉科特附近)凈飯王的太子,其母是摩耶夫人。相傳他誕生于藍毗尼花園。釋迦牟尼長大后深感人間的苦惱,所以29歲時出家苦修6年。35歲時他發(fā)覺苦行并不是達到解脫之路,于是棄而至菩提伽耶的一棵菩提樹下打坐,靜思人生真諦,終于在一天晚上大徹大悟而成道。得道后,他在鹿野苑初轉(zhuǎn)法輪,弘揚佛教。傳教45年后,80歲時在拘尸那迦圓寂(涅槃)。釋迦牟尼出生地藍毗尼花園(今尼泊爾境內(nèi))、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轉(zhuǎn)法輪地鹿野苑、涅菜地拘尸那迦是舉世聞名的佛祖四大圣跡。

佛教在其發(fā)祥地印度的發(fā)展,從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I2世紀大約有1800年的歷史,大致可分四個時期三個600年。初600年為原始佛教時期及部派佛教時期;中600年為大乘佛教時期;后600年為密乘佛教時期。

(一)原始佛教時期及部派佛教時期(前6世紀-1世紀中葉)

這一時期前200年為原始佛教階段,后400年為部派佛教階段。前200年為釋迦牟尼創(chuàng)教及其弟子傳教階段。釋迦牟尼涅槃后,其弟子們有過多次集會,對原始佛教教義、戒律發(fā)生爭議。后分裂為兩大派系:其中較為傳統(tǒng)的一派稱為上座部佛教:主張改革的一派稱為大眾部佛教。

(二)大乘佛教時期(1世紀中葉-7世紀)

這一階段從大眾部演化而成的大乘佛教在印度急劇發(fā)展,教化地區(qū)亦隨之擴張。原上部佛教被貶稱為小乘佛教(“乘”原為“車輛”之意)。

大乘佛教認為十方世界都有佛,修行果位分為羅漢、菩薩、佛三級,修行的最終目的在于成佛。該教派弘揚菩薩和“菩薩行”(即寓自我解脫于救苦救難、普度眾生的踐行之中)。

小乘佛教又名上座部佛教,在理論和實踐的基礎體系上仍接近于原始佛教。小乘佛教認為世上只有一個佛,即佛祖釋迦牟尼。教義重自我解脫,修行的最高果位為羅漢?!靶〕恕痹瓰榇蟪朔鸾虒ζ滟H稱,近代學者習慣上也沿用大乘、小乘稱呼,但已不具有褒貶之意。

(三)密乘佛教時期(7世紀-12世紀)

這一階段密宗在印度佛教中占統(tǒng)治和主導地位。印度密教是大乘佛教部分派別吸收婆羅門——印度教及民間信仰諸神因素而形成的特殊宗教形態(tài)。它以高度組織化了的咒術、儀軌、世俗信仰為其特征。密宗自稱受法身佛大日如來深奧秘密教旨傳授,為“真實”言教,故名密教。相對而言,其他大乘教派被稱為顯宗(顯教),即受應身佛釋迦牟尼所說種種經(jīng)典的傳授。

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隨著伊斯蘭教的侵入,佛教基本上被逐出了印度國境。

二、佛教的傳播

(一)佛教在世界的傳播

從世界范圍來說,佛教的傳播分為三條路線。

1.北傳佛教

從古印度向北傳人中國,再由中國傳人朝鮮、日本、越南等國。以大乘佛教為主,也包括密乘佛教。其經(jīng)典主要屬于漢語,也稱漢語系佛教。

2.南傳佛教

從古印度向南,傳人斯里蘭卡、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等南亞、東南亞國家以及中國云南傣族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以小乘佛教(上座部佛教)為主。其經(jīng)典主要屬巴利語,亦稱巴利語系佛教。

3.藏傳佛教

主要是印度密乘佛教與藏區(qū)苯教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流傳于中國的藏、蒙、裕固、納西等民族地區(qū)以及不丹、尼泊爾、蒙古和俄羅斯的布里亞特等國家和地區(qū)。近年來,在歐美地區(qū)也流傳很廣。它的經(jīng)典屬于藏語,故亦稱藏語系佛教。

(二)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與發(fā)展

中國佛教包容了北傳佛教、南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三大體系,全面繼承了印度三個時期的佛教。世界上完整的佛教在中國,世界上完整的佛教經(jīng)典也都在中國??梢哉f,佛教誕生在印度,發(fā)展在中國。

1.漢族地區(qū)佛教

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中國博士弟子景盧口授《浮屠經(jīng)》,佛教開始傳人中國。史稱這一佛教初傳歷史標志為“伊存授經(jīng)”。1998年是佛教傳人中國2000年。

佛教在中國的發(fā)展大致經(jīng)歷了譯傳、創(chuàng)造和融合三個階段。

(1)兩漢之際、魏晉、南北朝時期為譯傳階段。中國先后譯出大量的佛教經(jīng)典,研究佛教的風氣成為一時之盛。

(2)隋唐兩代是中國佛教的創(chuàng)造階段和鼎盛時期。中國僧人分別以一定的印度佛教經(jīng)典為依據(jù),開宗立派,創(chuàng)構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形成三論宗、天臺宗、華嚴宗(賢首宗)、法相宗(慈恩宗)、律宗、凈土宗、禪宗、密宗(真言宗)八個主要宗派,號稱中國佛教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中國佛教各宗充分發(fā)揮了中國人的創(chuàng)造性和佛教內(nèi)部各派的協(xié)調(diào)性,但與中國固有的思想?yún)f(xié)調(diào)不夠,出現(xiàn)佛教與儒道對峙有余、相融不足的局面。

(3)宋元明清四朝中國佛教處于融合階段。佛教在這900年間空前廣泛、深入地與中國的文化全面結(jié)合。一方面,佛教與儒道融合,成為“三教合一”歷史背景下的佛教。另一方面,佛教借助文學、繪畫、雕塑、建筑等藝術形式,成為民間風俗習慣、民族心理與思維,乃至語言素材構成的重要有機成分。元明清三代,漢地精英佛教停滯衰退,而大眾佛教取得長足發(fā)展,出現(xiàn)“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局面。這一階段從教派上說,主要流行禪宗和凈土宗,其他各宗逐漸衰落。

凈土宗以口念“南無阿彌陀佛”為修行方式,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其左脅侍為觀世音菩薩,右脅侍為大勢至菩薩)為宗旨,是最簡便的法門,故在民間影響最大。禪宗是純粹中國化的佛教,它以覺悟眾生心性的本源(佛性)為主旨。禪宗奉菩提達摩為初祖。五祖弘忍創(chuàng)建“東山法門”,為禪宗的實際創(chuàng)始人。弘忍門下出神秀、慧能二大弟子,分成南北兩宗。北宗神秀一系不久衰落。南宗慧能一系成為禪宗主流,后發(fā)展成臨濟、溈仰、曹洞、云門、法跟五家,合稱禪門五宗。禪宗是我國支派最多的佛教宗派,也是中國佛教史上流傳最久遠、對中國文化思想影響最廣泛的宗派。

近代漢地佛教,除少數(shù)律寺(律宗)和講寺(天臺宗)外,幾乎都是禪宗叢林。而禪寺中絕大多數(shù)屆臨濟宗,少量屬曹洞宗。在修持方面,禪僧又都“禪凈雙修”,禪宗和凈土宗的界限已十分模糊。

2.云南上座部佛教

云南上座部佛教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德宏、思茅、臨滄和保山等地州,為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族和部分佤族群眾信仰。信教人數(shù)70余萬人。

上座部佛教傳人云南有兩大路線。大致地說,西雙版納的小乘佛教受泰國佛教的影響較大,德宏地區(qū)的小乘佛教受緬甸佛教的影響較大。西雙版納的小乘佛教大致興起于隋唐時期,宋代得到較大發(fā)展,元明清三代是鼎盛時期。德宏地區(qū)的小乘佛教大約于16世紀中葉后由緬甸傳人。

上座部佛教保持如法如律、精進修學的早期佛教傳統(tǒng),崇拜佛牙、佛塔、菩提樹等釋迦牟尼的紀念物,又特別重視禪定和早期佛教的一些戒律。

上座部佛教對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民族的文化、政治生活和習俗都有深刻影響。傣族和布朗族的男孩迄今沿襲古老的傳統(tǒng),在10歲左右由父母護送人寺,削發(fā)為僧,在寺院中學習文化知識,在l8歲左右離寺還俗。也有經(jīng)本人自愿,留寺深造并按僧階升為正式僧侶的。沒當過和尚的男子會被人瞧不起。

3.藏傳佛教

佛教沒有傳人西藏以前,藏民信奉原始的苯教。藏傳佛教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兩次大高潮,即前弘期和后弘期。7世紀中葉到9世紀中葉的200年間為前弘期,佛教從印度、漢地兩個方向傳人西藏地區(qū),為藏傳佛教的形成時期。841年藏王朗達瑪廢佛,佛教傳播中斷136年。10世紀末葉到15世紀初的400多年間為后弘期,這一階段佛教再次從印度傳人,是藏傳佛教的大繁榮時期,產(chǎn)生許多互不隸屬的各種教派。

藏傳佛教源于印度,但吸收了原始苯教一些神祗和儀式。在教義上,是大、小乘兼容而以大乘為主;大乘中顯密共修,先顯后密,并以無上瑜伽密為最高修行次第,形成藏密。咒術性、對喇嘛異常的尊崇、活佛轉(zhuǎn)世思想和宗教與政治的結(jié)合,是藏傳佛教的四大特色。

活佛轉(zhuǎn)世制度為藏傳佛教所特有。所謂“活佛”系漢族稱謂,藏語為“朱古”,意謂神佛化現(xiàn)的肉身。按藏傳佛教說法,一個活佛圓寂后,其靈魂轉(zhuǎn)移,化身為另一肉體的人,即轉(zhuǎn)世靈童。在清代順治、康熙年間,清政府先后正式冊封宗喀巴的再傳弟子為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從此正式形成兩大活佛轉(zhuǎn)世制度。歷代轉(zhuǎn)世,必須經(jīng)中央政府批準。

藏傳佛教現(xiàn)在有四大教派,即寧瑪派:因該派僧人穿戴紅色袈裟、僧裙、僧帽,俗稱紅教;薩迦派:因該派寺院圍墻涂有象征文殊、觀音和金剛手菩薩的紅白黑三色花紋,俗稱花教;噶舉派:因該派僧人穿白色僧裙和上衣,俗稱白教;格魯派:因該派僧人戴黃色桃形僧帽,俗稱黃教。再加上當?shù)卦甲诮瘫浇蹋阂蛟撆缮舜┖谏?,俗稱黑教,合稱西藏五大教派。格魯派(黃教)是15世紀初宗喀巴創(chuàng)立的教派,其后世弟子形成達賴和班禪兩大活佛轉(zhuǎn)世系統(tǒng)。由于明清兩朝的冊封、扶持,格魯派成為藏區(qū)執(zhí)掌政權的教派,勢力最大。

三、佛教的教義

“四諦”是佛教各派共同承認的基礎教義。所謂“諦”即“真理”的意思?!八闹B”亦稱“四圣諦”,即苦、集、滅、道??唷⒓B說明人生的本質(zhì)及其形成的原因;滅、道二諦指明人生解脫的歸宿和解脫之路。

(一)苦諦

是把社會人生判定為“苦”,全無幸福歡樂之可言。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多種苦(佛典有四苦、五苦、八苦、九苦等多種分類法),還有108種煩惱。

(二)集諦

是對造成痛苦與煩惱原因的分析,大體可概括為“五陰聚合”說、“十二因緣”說和“報輪回”說?!端闹B經(jīng)》以“到處不斷地追求快樂的渴愛”為苦的原因。

“五陰聚合”說,佛陀認為,宇宙間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由多種因素集合而成?!坝星椤?包括人類在內(nèi)的一切有情識生物,即眾生)則由色、受、想、行、識等五陰(或“五蘊”)組成(其中“色陰”包括“四大”一一風、火、水、土等因素)。既然有情只是“五陰”的聚合,是多種因素的集合體,所以有情自身不是獨立永存的實體,沒有單獨的“自性”(此即所謂“諸法無我”);且有情和世上萬事萬物處在無休止的變遷之中(此即所謂“諸行無?!??!拔尻幘酆险f”構成了佛教空觀的主要內(nèi)容。

“十二因緣”說,涉歷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的因果鏈條?,F(xiàn)世的果必然有過去世的困,現(xiàn)世的困必將引出未來世的果。過去的一生行為,決定今世一生的狀況;今世一生的行為,決定未來世一生的狀況,這就是因果報應。作為能夠?qū)е鹿麍笾虻男袨?,叫做“業(yè)”?!皹I(yè)”分身業(yè)(行動)、口業(yè)(言語)、意業(yè)(思想)三類,也就是人的一切身心活動。任何思想行為都會給行為者本人帶來一定的后果(報應或業(yè)報)。

“業(yè)報輪回”說,按照善惡罪福的業(yè)報法則,有情(眾生)流轉(zhuǎn)在“六道”之中,即天道(天界眾生)、人道、阿修羅道(一類專與天神戰(zhàn)斗的眾生)、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形成六道輪回。

(三)滅諦

提出了佛教出世間的最高理想一一涅架?!澳鶚劇笔氰笪膎irvana的音譯,意譯作“滅度”“圓寂”等。涅架的根本特點是達到熄滅一切“煩惱”、超越時空、超越生死輪回的境界。

(四)道諦

即解脫之路,即通向涅槃的修行方法。主要是“六度”和“八正道”。“六度”又稱“六波羅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鞍苏馈睘椋赫?、正思維、正語、正業(yè)、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世佛教世俗化的結(jié)果,佛徒大都傾向用簡便的方法求解脫(如禪宗、凈土宗)。“諸法無我”“諸行無?!奔啊澳鶚劶澎o”被稱為“三法印”(即佛法之特征)。當代中國佛教界將佛教的宗旨歸納為“諸惡奠做,眾善奉行,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編輯推薦:

2021導游資格考試全年計劃

2021年導游資格考試報考指南

(責任編輯:)

2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tài)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jié)課

課程推薦

      • 導游資格

        [VIP通關班-協(xié)議退費]

        課程模塊 刷題模塊 專享服務

        3680(起)

        了解課程

        596人正在學習

      • 導游資格

        [VIP通關班-暢學]

        課程模塊 刷題模塊 專享服務

        2580(起)

        了解課程

        615人正在學習

      • 導游資格

        [零基礎通關班]

        課程模塊 刷題模塊 專享服務

        1280(起)

        了解課程

        782人正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