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真題試卷《教育綜合知識·小學》
(滿分120分時間120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請選出并將其代碼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根據(jù)《安徽省中小學辦學行為規(guī)范(試行)》的規(guī)定,走讀生每天在校教育教學活動的時間,小學生不超過()
A.6小時
B. 7小時
C.8小時
D.9小時
【答案】A
【解析】根據(jù)《安徽省中小學辦學行為規(guī)范(試行)》的規(guī)定,走讀生每天在校教育教學活動的時間,小學不超過6小
時,初中不超過7小時,普通高中不超過8小時。
2.根據(jù)《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的規(guī)定,公共安全教育的形式在小學()
A.以體驗和辨析為主
B.以活動和體驗為主
C.以游戲和模擬為主
D.以游戲和辨析為主
【答案】C
【解析】根據(jù)《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的規(guī)定,公共安全教育的形式在小學以游戲和模擬為主;初中以活動和體驗為主;高中以體驗和辨析為主。
3.“關愛小學生”屬于《小學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內容“專業(yè)理念和師德”中的()
A.職業(yè)理解和認識
B.對待小學生的行為態(tài)度
C.教育教學的態(tài)度和行為
D.個人修養(yǎng)與行為
【答案】B
【解析】略。
4.《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關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易錯)
A.國家規(guī)定必須進修的課程
B.只在小學階段開放
C.目標是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D.包括研究性學習
【答案】B
【解析】根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規(guī)定,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fā)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yè)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所以,B項的說法是錯誤的。
5.下列關于師生關系屬性的表述中,不恰當?shù)氖?)
A.教育關系
B.心理關系
C.倫理關系
D.合作關系
【答案】D
【解析】師生之間的現(xiàn)實關系是不斷變化和豐富多樣的,可以從不同的層面進行劃分,主要表現(xiàn)為社會關系、教育關系、心理關系和倫理關系。
6.某老師講授圓的周長時,也講了我國古代數(shù)學家的突出貢獻,同學們不僅學習到了這些理論知識,還增強了民族自豪感。這位教師遵循的教學原則是()
A.啟發(fā)性原則
B.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tǒng)一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知行統(tǒng)一原則
【答案】B
【解析】題干的描述體現(xiàn)的是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學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
7.當前我國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
A.分組教學
B.合作教學
C.復式教學
D.班級教學
【答案】D
【解析】現(xiàn)代教學活動是以班級授課制為基礎的。
8.一位新教師把大量時間放在維護自己與同事的關系上,這說明其處在教師成長中的()
A. 關注任務階段
B. 關注生存階段
C.關注教學階段
D.關注學生階段
【答案】B
【解析】處于關注生存階段的一般是新教師,他們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最擔心的問題是“學生喜歡我嗎”“同事們如何看我”“領導是否覺得我干得不錯”等。
9.舒爾茨提出“有技能的人力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重要的資源,人力資本投資大于物力資本投資的收益”。這一觀點體現(xiàn)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
B.經濟功能
C.文化功能
D.享用功能
【答案】B
【解析】略。
10.最先提出啟發(fā)式教學思想,提倡“學思結合”的中國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王陽明
【答案】A
【解析】孔子的教學原則與方法包括:(1)啟發(fā)誘導;(2)因材施教;(3)學、思、行相結合;(4)溫故知新。
1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正在進行的教學活動進行自我認識和反思的能力是()
A.教學設計能力
B.教學組織能力
C.教學決策能力
D.教學監(jiān)控能力
【答案】D
【解析】教學監(jiān)控能力是指教師為了保證教學達到預期的目的而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對象,不斷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jié)的能力。題干中強調教師對正在進行的教學活動進行自我認知和反思,體現(xiàn)的是教師的教學監(jiān)控能力。
12.加涅將學生學習劃分為智慧技能等五種類型的依據(jù)是()
A.不同的學習情境
B.不同的學習層次
C.不同的學習結果
D.不同的學習水平
【答案】C。
【解析】按學習結果,心理學家加涅將學習分為智慧技能、認知策略、言語信息、動作技能和態(tài)度五種類型。
13.根據(jù)課程管理主體的不同,可把課程分為()
A.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
B.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
C,工具性課程、知識性課程、實踐性課程
B.小學課程、初中課程、高中課程
【答案】A
【解析】從課程設計、開發(fā)和管理的主體來看,課程可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
14.教育現(xiàn)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實現(xiàn)()(???
A.教育觀念現(xiàn)代化
B.教育內容現(xiàn)代化
C.教育管理現(xiàn)代化
D.人的現(xiàn)代化
【答案】D
【解析】人的現(xiàn)代化是教育現(xiàn)代化的核心因素,是社會現(xiàn)代化的根本標志。
15.在德育過程中,與德育要求構成基本矛盾的是受教育者已有的()
A.能力水平
B.知識水平
C.年齡特征
D.品德水平
【答案】D
【解析】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會所要求的道德規(guī)范)與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它的實質是社會矛盾在德育過程中的反映。
16.學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學
B.行政
C.安全
D.后勤
【答案】A
【解析】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學校教育工作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主(教學的地位)。
17.以下課程觀沒有體現(xiàn)“學習者是課程主體”思想的是()
A.課程即對話
B.課程即活動
C.課程即知識
D.課程即經驗
【答案】C
【解析】課程即知識的特點在于:課程體系是以科學邏輯組織的,課程是社會選擇和社會意志的體現(xiàn),課程是既定的、先驗的、靜態(tài)的,課程是外在于學習者的,并且是凌駕于學習者之上的——學習者服從課程,在課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
18.下列關于觀察的敘述正確的是()
A.觀察是持久的知覺
B.觀察沒有目的
C.觀察只限于視覺
D.觀察不需要計劃
【答案】A
【解析】觀察是人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持久的知覺活動,是知覺的高級形式。
19.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的教學評價是()
A.發(fā)展性評價
B.終結性評價
C.實質性評價
D.絕對性評價
【答案】A
【解析】現(xiàn)代教育評價的理念是發(fā)展性評價與激勵性評價。
20.神探狄仁杰在破案中常常能當機立斷迅速正確地做出判斷,凸顯了他的思維品質()(易混)
A.廣闊性
B.獨立性
C.靈活性
D.敏捷性
【答案】D
【解析】思維的敏捷性是指思維活動迅速正確,能當機立斷。思維的敏捷性與輕率迥然不同,它不僅要求思維速度快,而且要求思維的正確性高。神探狄仁杰在破案過程中突出表現(xiàn)了自己思維的敏捷性。
21.坐在未開動的火車上,由于旁邊火車的開動,會感到自己乘坐的火車正在移動。這種現(xiàn)象是()
A.動景運動
B.誘導運動
C.自主運動
D.運動后效
【答案】B
【解析】由于一個物體的運動使其相鄰的靜止的物體產生運動的印象叫誘導運動。未開動的火車是相對靜止的,而旁邊的火車是運動的,由于旁邊火車的運動使得人們感覺自己的火車也在運動。這屬于誘導運動。
22.士兵在戰(zhàn)場上穿迷彩服以達到隱蔽的效果,主要是利用了知覺的()
A.選擇性
B.整體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A
【解析】在知覺過程中,對象和背景的差別越大,越容易優(yōu)先選擇。相反,軍事上的偽裝、昆蟲的保護色,使對象和背景差別變小,則不易被人發(fā)現(xiàn)。所以,士兵身穿迷彩服以達到隱蔽昀效果主要是利用了知覺的選擇性。
23.在感知、記憶、想象和思維等認知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習慣性的行為方式是性格的()
A.理智特征
B.情緒特征
C.意志特征
D.態(tài)度特征
【答案】A
【解析】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個體在感知、記憶、想象、思維等認知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認知特點和風格,如主動感知或被動感知,習慣于看到細節(jié)還是看到輪廓等。題干所述是性格的理智特征的含義。
24.為了維護自身心理健康,教師不應使用的宣泄方式是()
A.有氧運動
B.向朋友傾訴
C.寫情緒日記
D.批評或攻擊學生
【答案】D
【解析】當教師受到不良刺激而產生消極情緒時,應讓不良情緒充分得以宣泄,通過合理的宣泄來減輕心理負擔,恢復心理平靜。宣泄應采用適當?shù)姆绞?,否則,可能導致消極后果。D項屬于不合理的宣泄方式,教師不應該使用。
25.孩子喜歡吃肉,媽媽要求孩子先吃菜再墮肉。媽媽的做法屬于()(易錯)
A.消退
B.強化
C.懲罰
D.替代
【答案】B
【解析】普雷馬克原理,又稱為“祖母法則”,即用高頻活動作為低頻活動的有效強化物,是用來幫助選擇最有效強化物的一種方法。題干所述事例是普雷馬克原理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26.技能達到操作熟練階段時,動作的特點是()
A.穩(wěn)定但不夠靈活
B.流暢而協(xié)調
C.仍需視覺專門監(jiān)控
D.體力消耗沒有降低
【答案】B
【解析】操作熟練階段的動作具有以下特點:(1)動作品質方面,動作具有高度的靈活性、穩(wěn)定性和準確性,所以A項錯誤;(2)動作結構方面,各個動作之間的干擾消失,銜接連貫、流暢,高度協(xié)調,多余動作消失,所以B項正確:(3)動作控制方面,動覺控制增強,不需要視覺的專門控制和有意識的活動,所以C項錯誤;(4)動作效能方面,心理消耗和體力消耗降至最低,所以D項錯誤。
27.根據(jù)美國心理學家卡特爾的智力分類,下面不屬于晶體智力的是()
A.詞匯記憶
B.概念理解
C.圖形關系處理
D.文字常識記憶
【答案】C
【解析】流體智力是一種以生理為墓礎的認知能力。它受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較大,主要表現(xiàn)為對新奇事物的快速辨認、記憶、理解等,如對關系的認知、類比、邏輯推理、記憶廣度、解決抽象問題和信息加工速度等能力在性質上即屬流體智力。所以,C項屬于流體智力。
28.聽到“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的歌聲時,頭腦中浮現(xiàn)出偉大祖國的美麗畫面。這是一種()
A.幻想
B.創(chuàng)造想象
C.理想
D.再造想象
【答案】D
【解析】再造想象是依據(jù)詞語或符號的描述、示意在頭腦中形成與之相應的新形象的過程。聽到歌詞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畫面體現(xiàn)的是再造想象。
29.人類認識過程的開端是()
A.表象
B.知覺
C.感覺
D.想象
【答案】C
【解析】感覺是一種最簡單的心理現(xiàn)象,是認識的起點。
30.以下屬于問題解決的是()(???
A.欣賞音樂
B.每天練太極拳
C.做幾何證明題
D.對黑暗的適應
【答案】C
【解析】問題解決是指為了從問題的初始狀態(tài)到達目標狀態(tài),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標指向性的認知操作的過程。問題解決具有目的性、認知性和序列性。欣賞音樂不涉及一系列的心理活動,不具有序列性,不屬于問題解決;每天練太極拳不涉及重要認知成分的參與,不具有認知性,不屬于問題解決;對黑暗的適應是感覺的適應,是一種生理反應,不屬于問題解決。所以,答案選C項。
二、多項選擇題(下列每小題列出的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正確的,請選出并將其代碼填在題后的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31.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規(guī)定,設立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必須具備的基本辦學條件是()
A.有組織機構和章程
B.有符合規(guī)定標準的教學場所及設施、設備
C.有合格的教師
D.有必備的辦學資金和穩(wěn)定的經費來源
【答案】ABCD
【解析】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
32.下列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guī)定的教師應當履行的義務的是()
A.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B.制止有害于學生的行為
C.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
D.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業(yè)務水平
【答案】ABD
【解析】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八條規(guī)定,教師應當履行下列義務:(1)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yè)道德,為人師表;(2)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掌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3)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4)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fā)展;(5)制止有害于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于學生健康成長
的現(xiàn)象;(6)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yè)務水平。C項是教師的權利。
33.小學課外、校外活動的主要特點有()(易混)
A.強制性
B.自主性
C.靈活性
D.實踐性
【答案】BCD
【解析】小學課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點:(1)自愿性;(2)自主性;(3)靈活性;(4)實踐性;(5)廣泛性。
34.下列現(xiàn)象中能引起感受性提高的是()
A.暗適應
B.明適應
C.嗅覺適應
D.感覺補償
【答案】AD
【解析】感覺適應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明適應和嗅覺適應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暗適應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感覺的補償是指由于某種器官的感覺喪失或者機能不足,會自動促進和提高其他感覺器官的感受性或感覺機能而起到彌補作用。
35.心智技能形成的表現(xiàn)有()
A.思維活動方式的自動化
B.外部言語活動減少
C.以內部言語為主
D.快速高效地解決新問題
【答案】ABCD
【解析】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有:(1)智力活動主要靠內部言語來調節(jié)。心智技能形成的中期,外部言語代替了動作表象來調節(jié)智力活動;在心智技能形成的后期,內部言語代替了外部言語。(2)智力活動具有簡縮的特征。(3)智力活動的速度和品質得到改善。在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后階段,智力活動高度熟練,達到了自動化程度,因此,運用心智技能解決問題的速度明顯提高。
三、辨析題(判斷正誤并簡要說明理由。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5分,共15分)
36.激情與應激是兩種不同的情緒狀態(tài)。
【答案】略。
【解析】(1)這種說法是正確的。(2)依據(jù)情緒發(fā)生的強度、持繽性和緊張度的不同,可以把情緒狀態(tài)劃分為心境、激情和應激三種。激情是一種爆發(fā)式的、猛烈而時間短暫的情緒狀態(tài)。應激是出乎意料的緊迫情況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tài)。激情和應激是兩種不同的情緒狀態(tài)。
37.對違紀學生的經濟處罰是學校德育中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答案】略。
【解析】(1)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2)個人的財產所有權是指公民對個人所有的財產依法進行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利。學生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教師不得侵占、破壞或非法扣押、沒收等。學生對教師侵犯其財產權的行為可依法申訴或提起訴訟。教師侵犯學生財產權的表現(xiàn)形式有:損壞學生財物、非法沒收學生物品、亂罰款、亂攤派、推銷商品等。所以,對學生進行經濟處罰是侵犯了學生的財產權,是一種違法行為。
38.完整的教學過程一共有內容選擇和方法運用兩個環(huán)節(jié)。(易錯)
【答案】略。
【解析】(1)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2)教學過程的結構指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學科性質不同、教學目的任務不同和學生的年齡階段不同,教學過程的展開、行進和發(fā)展的程序是不完全一樣的。教學過程大致分為五個階段:①激發(fā)學習動機;②領會知識;③鞏固知識;④運用知識;⑤檢查知識。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39.簡述防止遺忘的方法。
【答案】略。
【解析】(1)復習時機要得當。①及時復習;②合理分配復習時間;③間隔復習;④循環(huán)復習。(2)復習方法要合理。①分散復習與集中復習相結合;②復習方法多樣化;③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復習;④嘗試回憶與反復識記相結合。(3)復習次數(shù)要適宜。(4)重視對記憶品質的培養(yǎng)。(5)注意用腦衛(wèi)生。
40.簡述教師能力素養(yǎng)的構成。
【答案】略。
【解析】(1)復習時機要得當。①及時復習;②合理分配復習時間;③間隔復習;④循環(huán)復習。(2)復習方法要合理。①分散復習與集中復習相結合;②復習方法多樣化;③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復習;④嘗試回憶與反復識記相結合。(3)復習次數(shù)要適宜。(4)重視對記憶品質的培養(yǎng)。(5)注意用腦衛(wèi)生。
41.簡述課堂教學中運用討論法的基本要求。
【答案】略。
【解析】(1)討論前,教師應提出有吸引力的討論題目,并明確討論的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收集有關資料;(2)討論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圍繞中心,聯(lián)系實際,自由發(fā)表意見,并讓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機會;(3)討論結束后,教師要進行小結,并提出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42.簡述現(xiàn)階段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常考)
【答案】略。
【解析】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制定的各種文件中有關教育方針及其規(guī)定的教育目的,提法雖然不盡相同,但基本內涵或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包含一個總的精神,就是培養(yǎng)學生成為未來國家、社會發(fā)展的主人。其基本點主要表現(xiàn)在:(1)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性。要求培養(yǎng)的人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堅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知識能力的統(tǒng)一。(2)堅持全面發(fā)展。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要求堅持腦力與體力兩方面的和諧發(fā)展。(3)培養(yǎng)獨立個性。適應時代要求,強調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4)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xiàn)我國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徑。(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質。
五、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
43.小學生小亮很想學好數(shù)學,但數(shù)學成績一直很差,幾經努力后都沒有起色。近期,班主任發(fā)現(xiàn):小亮上課變得不聽講,還時不時擾亂課堂秩序,不完成家庭作業(yè),數(shù)學老師催促也不見效,之后連續(xù)幾次數(shù)學考試都是班上最后一名。班主任通過與小亮談話了解到,經歷了多次數(shù)學考試失敗體驗后,小亮發(fā)現(xiàn)學習努力的程度與學習好壞沒有關系,對提高數(shù)學成績自己真的是無能為力、無可奈何,所以認為自己不是學數(shù)學的料,他不再愿意下功夫學數(shù)學了。
(1)你認為小亮在學習上是否出現(xiàn)了習得性無助,并說明理由。(7分)
【答案】略。
【解析】(1)-個總是失敗并把失敗歸因于內部的、穩(wěn)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學生會形成一種習得性無助的自我感覺。小亮努力學習數(shù)學卻沒有收到好的效果,認為成績跟努力沒有關系,將自己的失敗歸因于能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習得性無助感。
(2)如果你是小亮的班主任,你將如何培養(yǎng)他的學習動機?(8分)
【答案】略。
【解析】(2)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①了解和滿足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習動機的產生;②重視立志教育,對學生進行成就動機訓練;③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獲得自我效能感;④培養(yǎng)學生努力導致成功的歸因觀;⑤培養(yǎng)對學習的興趣;⑥利用原有動機的遷移,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根據(jù)材料可知,小亮有學好數(shù)學的強烈愿望,班主任應該適當增加小亮成功學好數(shù)學的體驗,滿足他的學習需要,激發(fā)他學習的動機;小亮雖有學好數(shù)學的動機,但是多次的失敗讓他逐漸放棄了努力,班主任在激發(fā)小亮學習數(shù)學的動機時,要注意對其進行良好意志的培養(yǎng),使他能在以后的學習中有克服困難、堅持到底的精神;小亮在多次努力后,沒有效果,將學習失敗歸因于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針對這一點,班主任應引導小亮進行努力歸因,同時進行現(xiàn)實歸因,幫助其分析除了努力之外,還有哪些因素影響了自己學習。
44.王老師是一名新教師,一年班主任工作下來,他覺得班上同學都有進步,坐不住的小A聽課專心了;上課不敢發(fā)言的小B回答老師提問一套一套的;說話老帶臟字的小C還成了班級的文明標兵……但還有一些同學存在各方面的問題,如不遵守紀律,對班級關心不夠,學習成績不理想等。
(1)如何客觀地看待發(fā)展中的學生?(7分)
【答案】略。
【解析】(1)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學生不是成人,他們正處于身心發(fā)展最迅速的時期,生理和心理兩方面都不太成熟,具有很大的發(fā)展的可能性與可塑性。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包括四層含義:①學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發(fā)展特點;②學生具有發(fā)展的巨大潛在可能性;③學生具有發(fā)展的需要;④學生具有獲得成人教育關懷的需要。
(2)王老師要給班上每個學生寫一份有特色的操行評語,請你給一些建議。(8分)
【答案】略。
【解析】(2)班主任做好操行評定應注意:①要實事求是,抓主要問題,評定要準確反映學生思想品穗的全面表現(xiàn)和發(fā)展趨向;②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并適當指出他們的不足;③評語要簡明、具體、貼切,嚴防用詞不當傷害學生的情感。
45.在典型的課堂中一般有三類學生,80%的學生能有合適的課堂行為,很少違反規(guī)則。教師的課堂結構和程序只需要保護和支持這些學生的求知欲。15%的學生會周期性違反規(guī)則,他們并不會無條件地接受課堂規(guī)則,有時會與這些規(guī)則作對。教師需要建立一個課堂結構和程序來限制他們的搗亂行為,使他們重新關注正確的學校行為。最后,5%的學生是長期的規(guī)則違反者,這些學生需要額外的支持和幫助。摘自《人民教育》2017年第2期,有改動)
(1)你認為好的課堂規(guī)則應當如何制定?(7分)
【答案】略。
【解析】(1)好的課堂規(guī)則的特點:①課堂常規(guī)應少而精;②課堂常規(guī)應明確而合理;③要避免課堂常規(guī)的內容與有關法律法規(guī)以及學校校規(guī)相沖突;④要吸引學生參與課堂常規(guī)的制定;⑤課堂規(guī)則的表述應以正向引導為主。制定課堂規(guī)則不是老師自己想出幾條然后告訴學生那么簡單,需遵循以下幾個基本準則:①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參與課堂規(guī)則的制定有三個重要考量:提升學生對規(guī)則的擁有感,增加學生遵守班規(guī)的可能性;強調學生自我控制和個人責任;視學生為道德思考者,協(xié)助他們清楚班規(guī)背后所蘊含的道德觀。②為規(guī)則提供理由。③規(guī)則數(shù)量不宜多。學生違規(guī)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們忘記了規(guī)則。普遍認為五條規(guī)則比較適宜。④規(guī)則陳述清晰。
(2)結合材料,談談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8分)
【答案】略。
【解析】(2)-般來說,課堂行為有積極的、中性的和消極的三種。積極的課堂行為,是指與促進課堂教學目的實現(xiàn)相聯(lián)系的行為;中性的課堂行為,是既不促進也不干擾課堂教學的行為;消極的課堂行為,是那些干擾課堂教學的行為。課堂管理要區(qū)別對待這三種課堂行為。對于積極的課堂行為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于中性的課堂行為,教師木宜在課堂上停止教學而公開指責,以免干擾其他同學的注意。教師一般可采取給予信號、鄰近控制、向其發(fā)問、暗示制止和課后談話等措施,防止中性課堂行為向消極的課堂行為轉化。對于消極的課堂行為,適當?shù)膽土P是必要的。有效的懲罰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明確懲罰的目的,它是讓學生最終經過努力“避免”懲罰,而不是一定要讓學生不斷地去“體驗”懲罰;②懲罰應盡可能及時,延時實施則須先說明原委;③懲罰強度應適當,太輕當然無效,過嚴也會抑制正常的行為;④懲罰應基于愛和尊重,態(tài)度和藹與滿懷深情者來實施效果更佳;⑤懲罰應按特定的時間或程序安排來規(guī)范地進行;⑥懲罰務必與說理相結合,這一點尤為重要。此外,不要期望一步到位地消除課堂消極行為。要先將消極行為轉化為中性行為,然后再將他們的中性行為轉化為積極行為。
(責任編輯:hb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