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系統(tǒng)的復習2012年社會工作師考試課程,全面的了解社會工作師考試教材的相關重點,小編特編輯匯總了2012年社會工作師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社會工作師《中級社會工作綜合能力》 章節(jié)知識點:任務中心模式的內(nèi)容及特點
二、任務中心模式的內(nèi)容及特點
1.任務中心模式的內(nèi)容
任務中心模式的理論基本假設:高效的服務介入必須符合五個方面的基本要求:介入時間有限、介入目標清晰、介入服務簡要、服務效果明顯、介入過程精密。在任務中心模式看來,作務就是服對對象為解決自己的問題而需要做的工作。它是服務介入工作核心,解決問題是目標,任務是實現(xiàn)解決問題的手段。任務中心模式認為,服務對象的自主性包括兩個方面的主要內(nèi)容:服務對象具有處理自己問題的權(quán)利和義務、服務對象具有解決自己的問題的潛在能力。
任務中心模式的治療技巧:任務中心模式認為,有效的溝通行動必須具備兩個要素和達到五種功能。這兩個要素是:有系統(tǒng)、有反應。溝通行為需要達到的五種功能包括:探究、組織、意識水平的提升、鼓勵、方向引導。
2.任務中心模式的特點
第一,清晰界定問題。
第二,明確界定服務對象包括兩個方面:服務對象必須是愿意承擔自己的任務,并且做出承諾愿意嘗試完成任務、解決問題;服務對象處于正常的生活狀態(tài),具有自主的能力。
第三,合理界定任務。任務中心模強調(diào),只有馬以下三個因素融合到任務中,這樣的任務才是合理可行的。這三個方面的因素是:服務對象的問題、服務對象的問題,服務對象解決這個問題的能力、服務對象的意愿。
此部分的知識重點:
1、任務中心模式的假設(多選)
2、任務中心模式的治療技巧(多選)
3、任務中心模式的特點(多選)
三、理性情緒治療模式的內(nèi)容及特點
(一)歷史起源
由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艾利斯于1955年創(chuàng)立。又稱ABC性格理論。理性情緒治療法的基本假設在于:人的情緒問題是有人的非理性信念所導致的。
艾利斯在運用傳統(tǒng)心理治療模式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個人早期的經(jīng)驗,不能真正幫助案主解決問題,也不能使當事人在行為上有所改變,再者,這種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也不能防止案主日后再出現(xiàn)同樣的問題。
在臨床經(jīng)驗中,他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人都是完美主義者,易于作出自我責備和受他人評價的影響,他們常常將他們的渴望如愛、被別人贊賞、成功等視為自己的真實需要,這些都是人的非理性體現(xiàn),容易導致負面情緒的產(chǎn)生。而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很難改變?nèi)说姆抢硇孕拍睢?/p>
60年代后期,理性情緒治療模式才被心理治療學界所接受。從而慢慢影響個案工作的服務過程。
(二)理論基礎
ABC性格理論
人的情緒困擾(C)并非被某些客觀存在的事物本身的刺激(A)所決定,而是決定于一個人的信念(B)體系.如果能夠去除這些理性信念,情緒問題則能解決。
據(jù)此,艾利斯認為,人的情緒困擾,是由個人的信念系統(tǒng)而非某些客觀存在的事物本身所產(chǎn)生。
非理性信念對情緒的影響 引發(fā)事件(A) 信念(B) 結(jié)果(C)
案例1 高考失敗 我真沒有用,我的前途完了 情緒低落,焦慮自卑
案例2 失業(yè)下崗
"我怎么這么倒霉" "我不應該下崗的,比我差 人還有呢"
失望,憂郁,無奈,無助,怨天尤人
艾利斯將人的非理性信念概括為11種。
(1)一個人絕對需要周圍其他人,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位與自己有密切關系的重要人物的喜愛和贊許
(2)一個人應該在各方面,最低限度在某一方面有成就,有在能,能勝任.這才是有價值的人
(3)世上有些人是卑劣的,對他們的惡行應給予嚴厲的譴責和懲罰
(4)當事情不如自己所設想的那樣發(fā)展,那就是最糟糕不過的事了
(5)人的不快是由外在因素引起的,人沒有能力去控制自己的悲傷和情緒困擾
(6)對于危險和災難性的事件,應給予不斷的關注,隨時注意它發(fā)生的可能性,即凡事多從壞處著想
(7)要面對人生的困難和責任實在不容易,不如逃避來得省事
(8)人總是需要依賴別人,而且要找一個比自己更強的人來依賴
(9)過去的經(jīng)歷對人目前行為的影響是不可改變的
(10)一個人應該關心他人的問題,應該為他人的問題悲傷難過
(11)人生中的每一個問題都有一個正確的完美的解決方法,如果無法找到這個完美的方法,則會很痛苦
治療技巧
理性治療方式
指出非理性的信念
即對案主情緒、行為困擾背后的非理性信念的原因進行探尋和識別的具體方法。主要包括:一反映感受;二是角色扮演;三是冒險;四是識別。
與案主辯論非理性信念。
即對產(chǎn)生服務對象情緒、行為困擾的非理性信念進行質(zhì)疑和辨析的具體方法,讓案主了解他不應該再堅持"應該"和"一定"的看法。辯論技巧主要包括:一辯論;二是理性功課;三是放棄自我評價;四是自我表露;五是示范;六是替代化選擇;七是去災難化;八是想象。
特點
明確輔導要求。讓服務對象認識到,真正導致自己情緒、行為困擾的原因是自身擁有的非理性信念,而不是引發(fā)事件;
檢查非理性信念。孤立服務對象尋找這些情緒、行為困擾背后的非理性信念,并且協(xié)助服務對象理解這些非理性信念與具體的情緒、行為困擾之間的聯(lián)系;
與非理性信念進行挑戰(zhàn)辯論學會理性生活方式
鞏固輔導效果。
☆此部分的知識重點:
1、理性情緒治療模式的理論依據(jù)(多選)
2、理性情緒治療模式的基本技巧(單選、多選)
3、理性情緒治療模式的特點(多選)
四、行為治療模式的內(nèi)容及特點
(一)歷史發(fā)展
最早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南非的沃爾普從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相互抑制原則,既當一個人松弛的時候,他是無法同時感到緊張、焦慮或者恐懼的。反之亦然。同時期的英國人艾森克提出:應采用客觀和標準化的測試最為行為治療的臨床評估,實行為治療又前進了一步。
1950年至1960年初期。一些心理學家認為傳統(tǒng)的心理社會治療模式所花時間過長,效果不很明顯,于是從實驗心理學的視角出發(fā)去尋找更有效的方法。
20世紀60年代,阿爾伯特·班杜拉的學習理論,1971年出版《社會學習理論》一書標志著社會學習理論的正式形成。他認為個人不僅可以從獎罰中進行學習,還可以通過模仿的過程學習。他對暴力性電視節(jié)目與觀眾的社會性行為之間的關系作了廣泛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存在模仿性暴力行為。同時認為人不僅是社會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同時也是控制社會環(huán)境的主人,認為人類行為是由行為、認知與環(huán)境三者不斷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20世紀90年代,美國行為治療方法促進會成立,會員大約為4000名。流派很多,共同的特征在于以治療為導向、強調(diào)行為,重視學習作用,以及強調(diào)嚴格的診斷和評估。
(二)理論來源
來源于行為主義學派。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巴甫洛夫、華生、斯金納、班杜拉、桑代克等。其中華生是行為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
1、經(jīng)典條件反射理論。巴甫洛夫通過狗與鈴聲的實驗(每次給狗實物的同事都搖鈴,狗見到食物會反射性的分泌唾液,當這種情況重復多次以后,即使不給事物,狗聽到鈴聲也會自動流口水。),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條件反射。據(jù)此,巴甫洛夫創(chuàng)建了經(jīng)典條件反射理論-以無條件反射為基礎,與中性刺激建立條件的反射。該理論模式主要強調(diào)"刺激-反應"公式,既反應必須由刺激引發(fā),反映的性質(zhì)也由刺激的性質(zhì)所決定。反應是后隨于刺激出現(xiàn)的,為了使反映出現(xiàn),刺激必須先出現(xiàn)。
2、操作性為理論。1938年,斯金納將人的行為分為"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其中"應答性行為"是巴甫洛夫所研究過的"條件反射"性行為。"操作性行為"的理論假設:行為的改變之所
(責任編輯:xy)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jié)課
課程推薦
社會工作師
[協(xié)議護航班班]
簽署協(xié)議不過退費
社會工作師
[沖關暢學班]
5大課程模塊 2大研發(fā)資料
社會工作師
[精品樂學班]
3大課程模塊 校方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