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也往往給工程建設帶來一定的困難和危害。根據埋藏條件,地下水分為包氣帶水、潛水、承壓水三大類。根據含水層的空隙性質,地下水叉分為孔隙水、裂隙水和巖溶水三個亞類。包氣帶水處于地表面以下潛水位以上的包氣帶巖土層中,雨季水量多,旱季水量少;潛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層較穩(wěn)定的隔水層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受氣候條件影響,季節(jié)性變化明顯,也受地形、地質、氣象、水文等自然因素控制,并常與地形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承壓水是地表以下充滿兩個穩(wěn)定隔水層之間具有一定壓力的重力水,不受氣候的影響,動態(tài)較穩(wěn)定。向斜構造盆地和單斜構造適宜形成承壓水;裂隙水是指埋藏在基巖裂隙中的地下水,這種水運動復雜,水量變化較大,與裂隙發(fā)育及成因有密切關系。根據基巖裂隙成因,裂隙水分為風化裂隙水、成巖裂隙水、構造裂隙水。風化裂隙水分布在風化裂隙中,相互連通,若上覆透水性很差的巖層,也可能形成一定的承壓性,主要受大氣降水的補給,有明顯季節(jié)性循環(huán)交替,常以泉水的形式排泄于河流中;成巖裂隙水是具有成巖裂隙的巖層出露地表時所賦存的成巖裂隙潛水,多呈層狀,在一定范圍內相互連通;構造裂隙水,在比較密集均勻且相互連通的張開性構造裂隙中,多為層狀構造裂隙水,層狀構造裂隙水可以是潛水,也可以是承壓水。在不連續(xù)、不連通的張開性構造裂隙中,則為脈狀構造裂隙水。脈狀構造裂隙水各有自己獨立的系統(tǒng)、補給源及排泄條件;巖溶水賦存和運移于可熔巖的溶隙溶洞(洞穴、管道、暗河)中。地下水對建設工程可能造成很大的影響,必須予以重視。
(1)地下水位下降引起軟土地基沉降。一般在沿海軟土層中進行基礎施工時,需要人工降低地下水位。若降水措施不當,輕者造成鄰近建筑物或地下管線的不均勻沉降,重者陡建筑物基礎下的土體顆粒流失,甚至掏空,導致建筑物開裂,進而危及安全使用。
(2)動水壓力產生流砂和潛蝕。流砂是在地下滲流動水壓力作用下細小顆粒隨著地下水滲漏穿過縫隙而流失,造成地層塌陷或崩潰的破壞現(xiàn)象。當地下滲流動水壓力不足以導致流砂,但細小顆粒仍有可能穿過粗顆粒之間的孔隙被滲流攜帶走,在土層中形成管狀空洞,使土體結構破壞,強度降低,壓縮性增加,這就是機械潛蝕。
(3)地下水的浮托作用。當建筑物基礎底面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時,地下水對基礎底面產生靜水浮托力。浮托力減少地基對基礎底面的正壓力,即減小對基礎滑動的抗滑力,嚴重影響基礎的抗滑穩(wěn)定性:
(4)承壓水對基坑的作用。當深基坑下部有承壓含水層時,承壓水頭可能會沖毀基坑底部的黏性土層,破壞地基。
(5)地下水對鋼筋混凝土的腐蝕。混凝土和鋼筋都會受到地下水的腐蝕,造成結構破壞。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gx)